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践行课程理念,深入推进我区艺术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讨工作,区体卫艺站小学音乐学科组以“关注课程,聚焦课堂,提高效率”为目的,促进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于9月14日在区实验小学体育馆校区的报告厅举行了为期3天的“江夏区小学音乐学科沉浸式教学模式探究暨欣赏课现场教学评比”。
本次比赛经过各片区小组推荐,共有15名选手参赛,各位老师精心准备,为评委和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多样的欣赏课例,让学生在乐音的氤氲中深度参与,快乐学习,在轻松、活泼的互助合作氛围中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之美。
本次参赛的教学内容涵盖低、中、高全学段,为孩子们提供的作品题材和内容丰富,声乐与器乐作品赏析兼顾,既有中外经典的器乐作品如《草原放牧》、《丰收锣鼓》、《北京喜讯到边寨》、《浏阳河》《森林水车》、《森林狂想曲》《晨景》,也有脍炙人口的声乐作品《卢沟谣》、《洪湖水浪打浪》《嘎达梅林》等。
流动的音符悦耳动听,美妙的歌声悠扬婉转,孩子们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聆听着不同乐曲音乐主题旋律的发展变化,随着音乐的节拍韵律或奏或唱或跳或画。在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过程中,教师们精彩的演奏或演唱呈现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设计的有趣表演道具和精致美感十足的PPT,配上悦耳的音响,让孩子们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同时调动了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多种通感参与,加之生动的教学语言描绘和引导,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视听氛围,让孩子们不自觉地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与教师配合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活动,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体验,达到了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教学目标。
美妙的音乐作品不仅带给孩子们听觉上的愉悦,丰富了孩子们的审美体验,在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同时更让孩子们有了更多地收获。如藏龙二小廖冰馨老师执教的《北京喜讯到边寨》,不仅引导孩子们在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再现了“四人帮”被粉碎的喜讯传来时边寨人民载歌载舞欢乐地场景同时,更是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新时代中国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及对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歌颂。东湖路学校吴珊老师执教的《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吴老师在设计上将聆听与演唱相结合,通过视频画面与语言描绘等方法进行情感渲染,成功地让学生一步步深刻感受歌曲所表达的音乐情感及爱国主义思想。大花岭小学曾真老师执教的《森林水车》通过聆听,画图形谱,节奏律动,演奏小乐器等活动来引导学生聆听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水车形象及可爱的小动物,自然地结合作品的赏析增强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二小李理老师执教的《晨景》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激发了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在尽情感受日出的的美景之时又适机渗透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风雨考验坚强成长……每一个音乐作品的赏析老师们不仅仅巧思妙想地设计了聆听、歌唱、律动、图画等多样化的体验方式,同时善于结合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让孩子们从音乐所塑造的动人形象和场景中既有美好的情感体验又增强对真善美的认识理解,很好地呈现了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以美育人的课程理念。
本次欣赏课教学评比活动,是老师们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理解与践行过程,也体现了教师们在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与成长,相信通过此次教学评比活动,老师们一定会在广袤的教学园地中生长出更多充满创新与创意的教学研究实践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