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体卫艺教育 > 教研园地 > 正文详情

童淑萍:农村小规模小学音乐合班教学有效布局

更新时间:2018-05-18    浏览量:25052    作者:童淑萍    来源:

农村小规模小学音乐合班教学有效布局

 

农村小规模小学是指班级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全校学生200人以内的学校。合班教学是音乐教师在走教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小规模小学班级学生人数较少的现状,将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或同年级(两个班)合并在一起组织教学。如何在合班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价呢?笔者将从空间布局、内容布局、问题布局和活动布局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空间布局,奠定合班教学基础

合班后,不同年级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例如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合班),需要教师对班级的布局进行重新的塑造与设计,让其符合合班教学需求。在具体的设计方法上,可以采用“五五开”的空间布置方法。也即是将一年级的学生安排在班级的左侧,将二年级的学生安排在班级的右侧,并做好标注。这样,教师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合班学生的具体学段情况。

为了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辅材料缺乏的现状,教师还应该考虑从其它的空间布局形式入手。例如,在两个班级合并之后,人数会明显增加。要想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懂、学会,教师必须做到及时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情况,可以采取环状的空间布局,也即是将桌椅围成一圈,然后教师在中间教学。这种布局方法有以下优势:第一,合班之后,班级里既包含一年级的学生,也包含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认知方面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差异性。而环状布局,教师能做到手把手地对每一位学生的指导;第二,教师在利用钢琴等乐器辅助教学时,往往后面的学生听不清楚。在环状布局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师弹奏,这便有效解决了看不见听不清的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安排学生的座位,按照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特点异质搭配,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

二、内容布局,遵从学生客观学情

为了让教学内容符合合班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布局,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1.因年级制宜,合理分配内容。合班之后,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这样就形成了三个新的学级。在实施教学时必须在内容上有所区分,教师可以事先对两个学级的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解,然后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案。这里主要介绍模仿学习法。首先,教师利用一、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融入肢体律动模式,让两个学级的学生均获得快乐的体验。例如欣赏《大象》和《小象》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排符合节奏的动作。在模仿期间,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观察他们的节奏感是否精准无误,是否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快速寻到节奏变化的衔接点,从而落实理想中的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和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事物的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距相对较小),教师在实施语言点拨时可以尽量地照顾到两边的学生。比如在要求一年级的学生利用肢体律动的方式表达出来时,顺势要求二年级的学生表达出长短音的特点,从而让两边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听到二年级的学生的回答后,也会形成思想上的顿悟,从而发挥双管齐下的效果。

2.因学情制宜,合理制定教学。合班之后,学生的人数和层次发生了变化,班级学习能力差异变得更加显著。在这个情况下,教师需要因学情制宜,合理制定教学计划。譬如在教授竖笛的吹奏技巧时,教师可以将合班的学生(两个班级均是五年级生)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等生),然后给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指令,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体验。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基础性教学由三个阶段的学生一同完成学习,比如单独开、闭某一音孔的练习。随后,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再逐渐进行连续性的开闭音孔吹奏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不同学情的学生的理解状况,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让学生之间通过互助来完成学习任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竖笛的握姿,有些能力弱的学生在握笛时无法把孔闭严,这时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及时帮助其纠正错误。

总之,教学内容的合理布局是开展合班教学的关键前提,它能帮助音乐教师快速明确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提供最准确、最科学的指导。

三、问题布局,确保课堂兼顾全体

音乐教师对课堂中的提问方法及提问项目进行布局,能够达到兼顾全体学生和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

1.因年级制宜,分层设问。不同年级的学生所学的内容不同,提问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情,才能更好地发挥合班教学的优势。以人音版小学音乐《歌声与微笑》为例,这是一首二年级的合唱类歌曲,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体验合唱的技巧和唱法。因此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先要求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初次合唱,由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欣赏。在一年级的学生欣赏时,教师顺势布置问题:第一,在合唱到第二个拍子的时候,参与合唱的学生发声上出现了哪些变化?比如他们的发声在节奏是均属于高低音,还是只有部分学生使用高音,另一部分学生使用低音?如此搭配的原因是什么?第二,合唱和传统独唱有哪些区别?哪一种演唱形式更能激发人的感情?上述两个问题作为一年级学生的分析对象,其中第一道题的难度相对高些。因此,在他们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点拨的方式进行引导,让他们逐渐理解答案。而在二年级的学生完成合唱之后,教师还可以针对他们的表现布置问题,启发他们反思,帮助其准确体验合唱技巧。

2.因学情制宜,设计梯度型问题。针对合班之后的学情,教师还需要对课堂提问进行梯度处理,确保课堂提问兼顾整体。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即是通过为学生布置任务启发学生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之余获得对知识的感悟,并间接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以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合班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时,根据五、六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第一,这首作品和以前学过的哪部作品类似?第二,作品与《茉莉花》相比在情绪和速度上有哪些差别?第三,是否可以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旋律对比,找出这部作品音乐素材上的变化?上述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更适合于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接触过《茉莉花》,这个问题可以帮助他们重温《茉莉花》。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难度相对较大,适合六年级学生思考。

问题布局区别于内容布局的不同是,问题布局主要安插在教学的中间时段,通常是在学生遇到问题和瓶颈时,教师采用问题帮助学生解惑。

四、活动布局,发挥合班教学优势

音乐是一门表演类学科,需要设计更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欣赏。

1.巧用农村资源,设计自然音乐会。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农村小规模小学在自然资源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设计自然音乐会,以此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利用生活中的声音编造出一场有趣的音乐会。将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小猫的咪咪声、蟋蟀的吱吱声、风吹树枝的沙沙声等结合起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效果,更加能够理解歌曲表现的意境。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必须及时挖掘出有利于音乐教学的素材,挖掘更多的让学生熟知的奇妙的大自然声音。

2.合理分配小组,实现集思广益。在合班期间,将不同年级、不同学情的学生进行小组分配,采取五人一组制,再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取得更好的练习效果。譬如在合唱练习中,教师将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学生分别安插在同一个组内,而且组内优等生和中等生各两名。由此一来,作为后进生的第五名学生便可以在前者的帮助下更快地理解学习任务。还可以导入竞争机制,开展合唱比赛项目,要求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带动组内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在同伴的带领和影响下也会渐入佳境,最终变得热爱音乐、热爱学习。

教师合理地进行教学布局,是提高农村小规模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对合班教学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与思考,寻出更多合理有效的建议和方法,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学生也能够充分享受到音乐的熏陶。

作者单位:江夏区体卫艺站